联系我们| 0791-88306158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ag九游会j9入口 作者ag九游会j9入口 发布日期2012-11-15 点击量930

铁计[2011) 80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 工具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及《“十二五”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规划》  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 “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 措施  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 工具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及《“十二五”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规划》  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 “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 措施  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 工具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及《“十二五”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规划》  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 “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 措施  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 工具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及《“十二五”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规划》  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 “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 措施  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从2005201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由11.6亿人增长到16.8亿人增 长45. 30-/0)货物发送量由26.8亿吨增长到36.3亿吨增长 35. 3%)总换算周转量由26788亿吨公里增长到36406亿吨公里 增长35. gu/o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 运作的思路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部省、路地合 作共建机制地方政府及其他投资人参与铁路建设资本金投资比 例超过30070。大秦铁路公司和广深铁路公司发行A股融资太 原铁路局运输主业资产整体改制上市建设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 大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开放铁路建设市场推进工程建设标准 化管理不断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铁路局直管站 段改革开展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运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力口 快实施铁路公检法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铁路对外交流合作提升 我国铁路行业国际影响力。    

节能减排作幽新贡献。按照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交通的 要求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十一五”末电力牵引完成工作量 达到650-/00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铁路单位能耗及污染物 排放量大幅下降提前两年完成单位运输收入能耗下降20%、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00-/o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排 放量下降100-/0的目标。在铁路规划建设中贯彻落实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护政策采用先进设计和施工技术节约土地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 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 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先进典型引 领作用增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为铁路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 设开展重点领域源头治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改 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职工收入持续提高保持了铁路和谐稳定环境。    

“十一五”时期加快了铁路现代化进程实现了铁路快速 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批快速铁路建成投 产大大缩短区域时空距离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 和工业化迸程提供支撑。高速铁路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带动沿线旅游、商贸等服务业的快 速发展促进综合运输体系优化。西部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改善 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老 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铁路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 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90%的运力用于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煤 炭、冶炼、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承担了学生、农资等大 量公益性运输任务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 活需要。在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击汶川、玉 树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其他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同时铁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l临 新的挑战。一是近年来铁路的快速发展还未根本缓解铁路 “瓶颈”制约。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进一步扩大运输俞邑力 有待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建设管理、强化质量安 全统筹路网建设和经营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实现铁路技术装 备现代化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持续提升自主创新台邕 力。三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有待进一 步优化完善路网布局和技术结构发挥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 骨干作用。四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 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才 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及今后铁路 发展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仍处于 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提升 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时期。铁路友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又面对 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 质量)努力开创铁路科学发展新局面。   

 )贯彻主题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铁路提 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时期)贯彻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乡 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要素流动更为频繁)百姓出行需求更加 旺盛)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消费结构和运输需求结构升 级对交通运输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均等性等提出 新的更高要求。据预测20 1 5年全社会客货运量将分别达470亿 人和450亿吨)客货周转量分别达39500亿人公里和1 94500亿吨 公里。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区域 及城乡大规模人员和物资流动的运输方式。“十二五”期间)需 要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网络)重点建设快速铁路、区际干线、煤 运通道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铁路骨干作用)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可靠运输保障。预计201 5年铁路 旅客发送量将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1 6000亿人公里左右) 货物发送量将达55忆吨、货物周转量将达42900亿吨公里左右。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增强 铁路基础保障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各地区自然条件 与人口聚集差异大)资源能源与产业布局不均衡)决定了生产过 程与市场消费需要长距离、大运量、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来实现。 “十二五”时期)更加注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 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需要加快西部连接东中部及出海、过境通道建设   加强中部地区贯通东西、沟通南北通道建设  完善东音5地区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铁路基 础设施建设)拓展路网覆盖面)惠及更多百姓。铁路基础设施是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保障)也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系统形成高效畅通的铁路运输网络)实现人便其行、货畅 其流)对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区域协调 发展)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市群发展)需要铁路提 供可靠的运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2010 年城镇化率已达到47.5%)拥有城镇人口6.7亿人)预计到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 5%o同时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 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城市和小 城镇协调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城市群发展)人口和产 业集聚的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客运需求强劲)对交通基 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适应我国城镇化友展需要)尽快 形成高速铁路、区际干线、城际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有机结合 的快速铁路网络)满足大流量、高密度、快速便捷的客运需求) 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 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大众化、全天候、便捷舒 适的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加快构 建低碳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 承载能力弱。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 剧)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两型”社会)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社会运输成本较高)能源消耗快速增 加)节能减排压力大)交通拥堵严重)需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是转变交通发展方 式的重要时期)更加注重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各种 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和综合枢纽建设。铁路在节能、节地、环保、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铁路运输形 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运输体系是落实国家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和 资源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客观需要对加快 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促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指导思想     

“十二五”铁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 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铁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科学有序 推进铁路建设确保运输安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 效益实现铁路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新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坚持科学发展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按照“基本建成国家 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的要求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目标把握需求与可能合理确定建设规 模、标准和进度进一步扩充路网规模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品 质增强基础保障能力满足多层次运输需求。    

坚持安全发展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坚持安全第一牢固树 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基础设 施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 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防灾能力确保铁路安全 持续稳定。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铁路现代化。坚持铁路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铁路发展活力。深化高速铁路、 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等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健全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广泛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铁路经营效益。深化内涵扩大再生 产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路网建设与运输经营管理提高路网 整体效率和效益。创新运输组织提升服务水平拓展运输市 场实巩增运增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化经营提高 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协调发展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注重当前与长远、技 术与经济、投入与产出的统筹兼顾。统筹干线与枢纽及客货配套 设施、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固定设施与移动设备的协调发 展。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优 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注重铁路发展与区域规划、 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相互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 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低碳化原则 加快内电转换大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资源消耗降低 污染物排放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铁路。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铁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路网布局更加完善技 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 化水平全面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经营效益和职 工收入同步增长。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 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 50%60%左右。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红济、高效、绿色的 铁路运输网络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 覆盖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区域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旅 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大能力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进一步优化完善  煤炭运输 能力达30亿吨以上  重点物资和跨区域货运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大幅提升铁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与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及综 合物流中心  提高服务效率  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

┃专栏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                                              

            2010    2015  ┃五年增加值  ┃五年增长率(%)

运量(亿人)            16.8    40       23.2         138.1     

货运量(亿吨)         36.3       55      18.7   51.5        

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   8762      16000     7238       82.6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27644     42900     15256        55.2         全国营业里程(万公里)  9.1      12.0       2.9        31.8         其中快速铁路(万公里)  2.0       >4.0                                     复线率(%)             41         50        9        22.0          电气化率(%)           46        60       14         30.4         

 

 五、重点任务 

)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     “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 进区际干线、煤运通道、西部铁路等建设)完善路网布局)加快 形成发达完善铁路网。    

1  发展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     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贯通北京至哈尔滨大连) 北京至上海、上海至深圳、北京至深圳及徐州至兰州、上海至成 都等“四纵四横”高速铁路。     有序建设快速铁路。建设北京至呼和浩特、大同至西安、西 安至成都、成都经贵阳至广州、合肥至蚌埠、合肥至福州、南京 至杭州、吉林至珲春、沈阳至丹东、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哈尔滨 至佳木斯、武汉至九江、郑州至万州等快速铁路)进一步扩大快 速铁路网覆盖面。     规划建设城际铁路。规划建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 渤海地区、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 区、关中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呼包鄂地区、北部湾地 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滇中地区等城际铁路。利用通道内新建 快速铁路和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充分发挥路网资源在区域城 际客运中的作用。

2  建设大能力通道)完善区际干线网   在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础上)加快区际干线新线建设和 既有线扩能改造)强化煤炭运输等重载货运通道。重点加强东部 沿海铁路)京沪、京九、京广通道)大同至湛江至海口通道) 头经西安、重庆、贵阳至防城通道)临河经兰州、成都至昆明等 南北向通道建设  满洲里至绥芬河通道)天津经北京、呼和浩 特、哈密、吐鲁番至喀什包括集宁经通辽至长春铁路))青岛 经太原至兰州至拉萨通道)陆桥、沪昆通道)宁西、沪汉蓉通 道)昆明经南宁至广州等东西向通道建设。     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坚持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并举)加快建设晋、蒙、陕、甘、宁地区至华东、华中等地区煤炭运输 通道)强化蒙东与东北地区煤运通道)加快推进新疆地区煤炭外 运通道建设。加强煤炭集疏运系统的优化完善。 专栏三  区际干线及煤运通道重点项目     南北通道。建设上海至南通、青岛至连云港至盐城、阜阳至景 德镇、银川至西安、敦煌至格尔木等铁路)实施成都至昆明、包兰铁 路银川至兰州、西安至安康、重庆至怀化、新长铁路等扩能改造。研 究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工程。     东西通道。建设额济纳至哈密、九江至衢州、黔江至张家界至常 德、怀化至邵阳至衡阳等铁路)实施西安至合胞、宝鸡至中卫、阳平 关至安康等铁路扩能改造。研究建设川藏铁路成都至昌都段。     煤运通道。建设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至鄂湘赣等华中地区 煤运通道、山西中南部、张家口至唐山、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等铁 路)实施长治至邯郸至济南、集宁至通辽、通辽至霍林河、太原至焦 作等铁路扩能。    

3  建设以西部为重点的开发性铁路)优化路网布局     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西部路网)扩大路网覆 盖面)形成路网骨架强化东北路网)完善东中部路网)提升路 网质量。    

4  加强国际通道建设)逐步实现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建设东北、西北、西南等进出境铁路和国土开发性边境铁 路)配套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口岸集疏运系统)促进我国与 周边区域的交流合作。     强化陆桥通道。实施哈尔滨至满洲里铁路电气化、哈尔滨至 绥芬河铁路电气化改造)集宁至二连铁路扩能)强化第一亚欧大 陆桥中国境内段研究建设中吉乌铁路国内段))实施兰新线 西段电气化、南疆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拓展第二亚欧大陆桥通 道建设大理至瑞丽铁路)逐步构筑第三大陆桥通道。     完善区域合作通道。在东北亚区域)新建同江铁路大桥、巴彦乌拉至珠恩嘎达布其、古莲至洛古河等铁路(实施阿尔山至乌 兰浩特扩能等在东南亚区域(建设玉溪至蒙自至河口(规划建 设玉溪至磨憨铁路、南宁至凭祥铁路扩能等(逐步形成中国至东 南亚区域交流多通道格局。    

5)强化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结合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强化枢纽、客货配套设施及集 疏运系统建设(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发挥综合运输体系 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建设客货运枢纽及配套设施。优化完善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结合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新建和 改造部分铁路客站(在省会城市及重要中心域市构建与其他交通 方式以及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紧密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强化编组 站以及大型货场等综合货运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客货运综合枢 纽。建设具有增值服务功能的现代化货场和物流中心(新建或改 建沿线货运站(提升货运仓储和装卸等服务能力(推进货运站向 现代物流中心转型(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对区域内货运站、技 术站等进行优化分工、集约经营(满足新兴工业园区与产业结构 升级的需要。研究探索利用中心城市既有铁路资源服务城市交通 的模式。     建成集装箱运输网络。加快建设北京、沈阳、宁波、广州、 深圳、兰州、乌鲁木齐等集装箱中心站以及集装箱办理站结合 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和港口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运输通 道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大力发 展集装箱运输。     强化港口后方通道。通过新通道建设、既有通道改造以及港 前运输系统的完善(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集疏便捷的港口 后方通道(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无缝衔接(极发展水铁、公铁等 多式联运(扩展服务功能。     建设综合配套设施。根据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路网发展需要(建设跨区域服务的动车组维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大功率 机车检修基地、调度所等运营配套设施。加强铁路治线、生产站 段及铁路地区职工公寓、单身宿舍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职工生 产生活条件。 ()全面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坚持自主创新深化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再创新健全铁路 技术标准体系扩大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全面推进技术装备现代 化。    

1)提升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水平。结合快速铁路、区际干 线、煤运通道建设重点配备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重载货车等 先进装备适应客货运输需要。继续提高空调客车和专用货车比 例优化机车车辆结构。配备大吨位救援列车。推进动车组谱系 化发展不同系列机车、客车及货车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现代 化水平。     2)提高通信信号现代化水平。完善全路骨干、局内干线传 输网建设全路数据通信网)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重要干线实 现GSM -R无线网络覆盖。建立健全通信网安全监控、预测预 警、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全路应急救援通信网络)推进综合视频 监控系统建设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要干线关键部位实 时监控。装备适应不同等级线路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推广计算 机联锁系统推进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全面提高信号技 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3)强化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强对既有线桥隧等基 础设施和设备的加固与改造提高抵御灾害、保障运输安全能 力。全面推广跨区间无缝线路。积极研制和应用轨道和接触网除 冰雪减宓装备。建立完善高铁设备养护维修设施实现大型养路   机械作业和检测能力全覆盖。加快推广供电综合监控、数据采集   及节能降耗技术实现牵引供电系统监控自动化、远程化和运行   管理智能化提升供电装备现代化水平。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以快速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为重 点全面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安全保障和管理水平实现铁路运输 持续安全稳定。     1)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和设备。统筹抓好高速、快速和普速 铁路的设备质量、应急防灾等安全。强化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和 探测建立健全高铁养护维修体系完善设备养护维修标准。全 面推进既有线平改立工程强化快速干线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建 立沿线立体安全屏障。进一步提高机车车辆、动车运行状态监测 预警系统水平完善机车车载动态检测监测系统和车辆动态地面 检测系统。建立健全高铁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应急救 援基地强化应急演练和评价机制增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 立高铁防灾报警监控系统、应急预案和处置系统实现对大风、 雨雪、地震、异物侵入、地面沉降等各种灾害的全面监测增强 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加强高铁安全防护设旄、设备建设增强 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2)强化安全管理和保障体系。严格按规定实施产品准入制 度形成严密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强 化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生产制造企业监管力度完善和创 新监管手段和方法。强化高铁和快速干线治安防范和安全环境的 综合治理加强旅客和行李安检查危和治安管理全面实施高铁 实名制售票。坚持物防、技防和人防相结合加快构筑安全防范 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强安全基础理论和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力争 在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预测预防、安全综合分析等方面取得 突破。建立健全涵盖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和应急处置 的铁路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强化运输安全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口 快推进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完善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铁路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安全行为规范和教育 培训体系加强运输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培 训。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严格高铁岗位准入制度保证高铁 主要行车岗位人员动态优化。     ()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     以运输组织、客货服务、经营管理三大领域为重点推进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铁路信息化水平。     1)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路的宽带信息网络 构建新一代信息处理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建成铁路信息共享平 台、公用基础信患平台、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和铁路门户。 建设铁路数据中心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铁路 信息化技术体系。     2)推进运输组织智能化建设。高速铁路、繁忙干线采用调 度集中系统不断优化完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和运输调度管理系 统。建成高铁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所运营调度系统基本建成覆 盖全路移动和固定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网络基本实现运输生 产组织全过程信息化全面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水平。     3)推进客货服务社会化建设。大力发展铁路电子商务建 成铁路客货运输服务系统、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和电子支付平台 基本建成铁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促进铁路客货服务方式转型 实现客货运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提高铁路客货运服务和营 销现代化水平。     4)推进经营管理现代化建设。建设铁路车务、机务、工务、 电务、车辆、安全监督等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动车组检修基地、 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等信息化建设推广应 用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完善电子政务、人力资源、财务 会计和统计等信息系统全面提升铁路经营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运输组织优化运输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市场营销拓展运输市场实现客货运墨持续增长)   

 1)大力拓展客运市场。充分用好新线特别是高速铁路投产 的能力实现新增与既有运力资源有效衔接全面优化客运资源 配置提高客运能力和效率。强化客运组织工作优化调整客车 开行方案加大客运产品开发形成高速、快速、普速合理匹 配、适应旅客不同层次需求的铁路客运产品。加大客运营销力 度千方百计采用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充分展示高铁品牌优势。 科学制定节假日运输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客运市场需要。    

2)大力拓展货运市场。充分利用新线和既有线释放的货运 能力加大货运营销力度努力开发货运新产品吸引和挖掘新 增货源扩大铁路货运量。继续深入推进大客户战略积极发展 重载运输、直达运输巩固扩大大宗货源增强重点物资运输保 障能力。优化运输组织开发快捷运输、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 等货运产品加大对高附加值、高运价、远距离货物运输的占有 份额拓展铁路货运市场。依托铁路运输优势深化铁路运输与 物流服务融合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推动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 流企业转型打造铁路物流骨干企业。探索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 模式。     3)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 念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便民利 民举措加快客货营销由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变实现铁路与 客户远程直接服务积极推广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电子客 票、银行卡购票、自动售检票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和货 主。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创新货运业务流程加快推进集中受 理、优亿装车等服务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加快建设铁路 客户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拓展服 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站 车服务设施强化站车乘降、供水、供暖、卫生、餐饮、信息等 基本服务全面提高站车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序推进多元化经营     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拓展铁路服 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  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  提高发展 质量和经营效益。     依托客货运输优势拓展服务领域  延伸服务链条  大力发展 铁路现代物流  实现由“站到站”向“门到门”服务拓展   好适应市场需求  适应旅客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求  拓展站车 商业和旅行服务  积极发展站车广告、票务、旅游、商贸和饭店 等相关业务  统筹利用铁路资产、土地、技术等资源  发展其他 经营业务  全方位拓展铁路市场。     健全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  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 为  保障旅客货主合法权益。强化经营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   大限度节支增效。实现企业经营主要依靠单一运输经营向多元化 经营的转变  形成运输业与非运输业良性互动局面  推动铁路各 领域业务全面发展  经营效益持续增长。     ))加强绿色铁路建设     贯彻落实圉家关于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  进一步 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引导体系  建立铁路节 日减排管理新机制  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快铁路电气化技术改 造  优化路网技术结构  提高电气化铁路承担运输工作量比重  “以电代油”效应显著提高  广泛应用机车车辆等设备节能新技 术、新装备、新工艺  促进牵引节能和用能结构调整  单位运输 工作量牵引能耗大幅降低  扩大新能源、新产品和新材料利用   多层次和全方位降低非牵引能耗  使其占铁路总能耗比例有较大 幅度下降  优化运输组织  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积极 推广节地、节材等技术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绿色、低碳 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到2015年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 合能耗下降5%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80  力争增产不 增污。     加强铁路运输环境保护  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治铁路沿线噪声、振动影响等)全面推行旅客列车垃圾集中处理)新型客车安 装集便设施)加强货物列车粉尘防护)大力整治沿线白色污染) 不断提高运输环境质量。加强铁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 保护、土地资源节约、水土保持、洪水影响评价等工作)依法认 真落实各项要求。加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推进绿色生态铁 路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与铁路建设协调发展。     健全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指标。 强化对铁路规划、建设和运营等过程节能环保监督检查。推进技 术进步)完善节能环保管理和技术政策。     )深入推进铁路改革升放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要求)以转变铁路发展方 式、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增强 铁路发展活力。推进铁道部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 府)强化对铁路企业的规范、监管、协调、指导  加快推进企业 转换经营机制)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经营权 责)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一步完善合资建路模式)探索区别路网干线、城际铁路、 地区支线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合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模式。加快推 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充分发挥中央、地 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建 设)推进铁路企业股改上市。进一步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保障 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完善 合资铁路发展模式)规范合资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模式)引导和 鼓励合资铁路公司优化重组)加强行业管理)理顺管理关系) 进合资铁路健康发展。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国际通道建设) 展铁路口岸运输)进一步提升铁路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路”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刹的指导方针)全面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以经营管理、高铁运营和建设管理领域人才 为重点)统筹全社会人才资源)形成完善的人才队伍培训开发、 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合理流动机制)培养造就一支 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选拔培养一支政治 坚定、勇于创新、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 伍)为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健全教育培训体制机 制)加强人才动态管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 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 引导工作)加大先进典型培养宣传力度)塑造和展示铁路新形 象)发挥思想文化凝聚推动作用)增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 力。     加强铁路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进一步繁荣发展铁路文化事 业)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生产 发展、效益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落实 “三不让”承诺)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保障机制  积极规范推进 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实现职工收入增长与铁路发展同步。  六、保障措施      “十二五”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关键时期)发展和改革任务 十分艰巨。为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要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 方式)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保障措施)实现 铁路可持续发展。         )科学有序推进建设。更加注重需要与可能、近期与长 远、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统筹协调。把握好铁路基础性、公益 性、经营性特性)分类推进铁路建设。坚持规划指导)科学确定 建谩标准和规模)严格履行国家基建程序)有序规范推进铁路建设。科学把握发展节奏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加大投资控制力 度加强建设资金监管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继续发 挥部省合作机制优势合力推进铁路建设。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强 化工程建设管理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强 化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严格质量监督检查落实质量终身负责 制确保质量安全。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 强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安全工作水 平。突出抓好高铁安全工作确保高铁安全持续稳定。进一步强 化持续安全理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 作、多元化投资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融 资政策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合资合作建路机制规范合资 铁路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制定铁路运输和服务清算规则和相关 管理办法。深化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多 元化经营统筹运输业务、延伸业务、其他业务协调发展增强 企业发展活力和效益。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管理、政府监管。建立 健全铁路运输、铁路建设、铁路安金监管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 完善铁路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争取国家加 快研究出台铁路建设条例和铁路运输条例健全铁路法律法规体 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铁路发展 更多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进一步健全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 术创新机制强化创新支持政策。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行业 研究实验平台建设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 运营管理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修订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主要技术政策和技术管理规程健全铁路建设、运营、管理标准体系和技术规章体系。     )研究落实支持政策。加强铁路发展相关政策研究。积 极争取中央基建投资对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及西藏、新 疆等重点区域国土开发、公益性铁路给予更多的投入)落实金 融、税收、土地政策等方面优惠政策)对运营期间公益性运输、 非经营性亏损由财政给予必要的补贴)为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 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法规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融资政策研 究)扩大铁路债券发行规模)丰富铁路债券品种。在国家宏观政 策引导下)推进铁路运价改革)完善运价机制)促进铁路健康发 展。     )抓好规划贯彻落实。以本规划为指导)组织编制有关 专项发展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目 标任务的顾利完成。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强化规划实 施情况的动态跟踪分析和中期绩效评估)及时把握铁路发展中出 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迸一步增强规 划的指导性。

全球营销网络
全球营销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ag九游会j9入口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赣ICP备11002153号-1 电话:0791-88306158 传真:0791-88103777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